2012年7月29日 星期日

101國際漫畫研習營 心得(四)



心得第四彈+角川參觀心得~




首先要說聲抱歉,這篇心得跟上一篇隔得有點久(汗),雖然說隔這麼久再更新似乎沒啥意思,但還是希望能有頭有尾,因此還請大家多多包涵距離這麼久的更新了(鞠躬)。






第五天的主題是華文漫畫市場的現況與未來。


前幾場的講座裡都有老師們分享中國漫畫市場的概況,但都是大概帶到一點,因此對中國大陸的市場還是有點霧裡看花之感,而今天的第一堂課的老師就請來了中國天聞角川的總經理劉烜偉老師,與我們面對面地來談談大陸漫畫出版界的發展與現狀。說到大陸漫畫,其實台灣除了日本漫畫外,市場上也越來越多韓國與大陸漫畫了,就我所觀察到的,韓國漫畫也是以少年與愛情漫畫為大宗,例如曾改編電玩的《熱血江湖》、改編成電視劇(還是逆改編?)的宮野蠻王妃,不過我個人只看過梁慶一老師的《新暗行御史》(但還沒看完(爆)),這樣看來韓國漫畫也在台灣盛行很久了,只是風行度沒日本漫畫高,大陸漫畫倒真是這幾年才有聽說,像是夏達的《子不語》,然後還有最近很火紅的動畫《十萬個冷笑話》(看完這個我才瞭解為何劉老師會說最近大陸很盛行幽默漫畫了XD),這些作品在台灣的出現代表一件事,大陸的動漫畫產業正在以飛快的速度成長,而劉老師正針對這些情況講述,而大陸與台灣漫畫市場的區別也很明顯的能看出來。


現在的大陸漫畫很積極發展漫畫期刊這一塊,市場上有不同類型的漫畫期刊,例如故事型的漫畫期刊:《漫友》、《天漫》等,也有幽默型的期刊《知音漫客》,或是繪本類型的漫畫期刊等,對讀者而言,市場上有著各式的漫畫期刊可供選擇是件很幸福的事,而對出版社和創作者而言,就代表著激烈的競爭,也因此大陸漫畫期刊有很多不同於台灣的特色,例如整本全彩或是一面裡面塞下四個漫畫頁面(想像平常看的漫畫本攤開的畫面X2放在同一面裡),也有視劇情和閱讀需要同時有左翻和右翻作品的期刊,總之非常多元。


大陸期刊的創作團隊也有其獨特模式,一本期刊裡會有固定的大師連載作品(劉老師稱之為賣點),也有雖然不像大師那麼有名,但作品有一定水準的畫者作品(稱為這本期刊的支點),最後是雖然還不穩定,但潛力無限的新人(稱為試點);以這個模式運作,除了能確保讀者群的穩定,還可同時拉拔新人出頭,繼而擴大市場,我覺得這招真是厲害啊,不過我個人認為這招有其條件限制在,像是眾多的人才(才能夠有所謂賣點、支點或試點)、廣大的市場(聽說一期漫畫可以賣到十萬以上銷量(默)),不同的情況會有不同的做法,我相信台灣也會有自己的一片天的!(熱血啥)


然後因為前面話太多,來看個動畫中場休息一下~









第二場講座是由鄧永雄老師主講的「香港漫畫點線面」。


老實說我對港漫不大熟,也只看過幾本風雲和尋秦記的樣子吧(還有一些武俠小說改編的港漫,像絕代雙驕或神鵰俠侶),印象很深的是全彩內頁,還有不論男女都非常強健的體格,狂開後宮的主角以及一整面的作者成長史(忘記是哪一位了,但是有看到過),大概是這樣的印象。而在這堂課上,鄧老師就紮紮實實的給我們上了堂港漫歷史課(不誇張,真的是歷史課,而且應該還是濃縮過的那種)。香港獨特的地理環境與歷史,創造出了風格鮮明的港漫,不但在香港本地盛行,也推行到世界各地,而鄧老師也有解說港漫的生產模式,由於是全部彩色,加上約一周的出刊時間其實很短,他們會採分工方式,將人物、背景、上色和文字處理等分給不同人(部門)處理,最後合而為一成為出版作品,光看到這點就真的覺得港漫這麼強不是沒有原因的啊,強到不行!鄧老師也分享了所謂成功漫畫的方程式(COMICS):
C-Characters角色吸引
O-Objects對象準確
M-Message訊息單一
I-Interaction互動共鳴
C-Content內容充實
S-Screenplay劇本嚴謹。


鄧老師在講座中分享給我們的內容非常細緻而且仔細,能看到一個地方的歷史文化是如何影響一個地區的娛樂產業的發展,以及其作品發展的趨勢所向,是非常豐盛的一堂課─ w ─。






最後是壓軸的重頭戲,角川出版社的參訪啦!!!


這次在下很有幸的抽中了到角川參訪的名額,感謝讓我抽中的各方運氣大神啊!(拜)


因為允許照相所以拍了不少照片,但因為事隔太久有些東西會忘掉(揍),所以目前會盡可能的拉出記憶來解說照片的。


主講者也是帶領我們參觀的是施性吉老師,角川出版社的大總編~



老師上課中,PPT上正談到台灣角川的歷史(1999年創社,台灣角川其實蠻年輕的)。



角川組織介紹,右邊顏色不同的區塊是專作漫畫與雜誌的編輯部,原本只區分漫畫、雜誌與數位事業平台,但因為這幾年輕小說與漫畫的發展,聽說要新增漫畫和輕小說編輯,有興趣投稿的人可以衝衝看。(我已經筆記下來了XD)



漫畫原稿......的放大版,主要是編輯們修訂過程的一個版本,超大張的。



換個角度(喂)。



這個更炫了,是印打樣本的鋼板模型,據說藍色部分有些微凸起,可以讓油墨印上去。



躺平平照一張。


看到這個順便談一下印刷的流程,在沒聽到施老師的講述前,我一直以為翻譯者只要把日文翻成中文後就能夠用電腦貼上文字檔然後完成(當然早期可以看見立可白痕跡的漫畫我絕對瞭解那是更艱苦的工作),但沒想到直到現在,漫畫的翻譯仍舊苦難重──重──。(盛竹如口吻)
(這段憑記憶打,如有謬誤還請多指點)
基本上據施老師表示,目前仍只有極少數的漫畫會給原稿或電子原檔方便台灣編輯把譯文貼上去,大部分都是給原稿的影印本,然後美工編輯就要開始上工,針對出血或邊框進行增補(或許把它想成編織比較近似?),為了避免漫畫邊邊被切掉太多的地方,要把原畫原本的邊界再延伸這樣。

這邊是由美編小姐介紹的,畫面右邊的部分就是需要增加的地方,也就是說原本只出現3分之1的角色領子可能要補到變成3分之2。


這或許還是好一點的,而更慘的是直接貼在畫面中間的狀聲字或是台詞,不但要土法煉鋼把字修掉,而且還要自己想辦法補上風格相近的中文字,這簡直就是魔術吧!
(在此要對美編敬上一百分的敬意。)



中文版和日文版對照圖,聽說有時充滿魄力的墨字是要美編自己揮毫的,更令人敬佩了!



彩稿經過翻譯處理後,日文版中文版的對照圖。



在漫畫劇情的不同情況要使用不同的字體。


漫畫完成前會經過好幾次的校稿,美編入完字後給文編校稿(一校),然後給美編修改完後列印給文編校對(二校),完成後美編再修改,再發給製版廠,製版廠再提供校樣,校樣確認後才叫截稿。(打到這我已經快吐血了)


截稿→製版→印刷→上光裝訂。


感謝編輯們的辛苦我們才看得到好看的漫畫!



範例:打樣出來的漫畫本封面。


施老師很自豪的表示,台灣角川的書大都比照日本規格,所以日本角川怎麼作封面台灣角川就比照辦理。

上面這本艾莉緹的封面經特殊處理,不過我不確定是用哪種處理,手邊有書的人或許可以摸摸看?



封面的字上金箔,非常大手筆。
接下來是角川出版社內的景色,讓我們能一窺編輯們的工作環境。


編輯部裡的一角:放滿出版物的雜誌架。


放滿作品的書架(前後兩層喔)。


編輯部外面牆上的宣傳海報。



忙碌的編輯部,但為顧及當事人權益,我是照沒人的一角啦。



題外話,其實左邊的魔王勇者這部我還蠻有興趣的。





參訪到此大致告一段落,能跟編輯們見面談話真是很特別的經驗,也學到不少知識啊~






第四彈心得就到這邊,感謝您的閱讀~(好老梗的結尾)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